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策文件 > 市政府文件
                                      發布機構: 侯馬市人民政府 索 引 號: 11140981012790572U-1/2023-00005
                                      標     題: 侯馬市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成文日期: 2023-08-08
                                      文     號: 侯政發〔2023〕5號 發布日期: 2023-08-14
                                      主題分類: 其他 主 題 詞: 氣象
                                      【字體:

                                      各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侯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相關部門: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國發〔2022〕11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晉政發〔2022〕27號)、《臨汾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臨政發〔2023〕5號)工作要求,加快推進侯馬氣象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侯馬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 努力構建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以侯馬全面建設晉南區域中心城市為引領,深入實施“1236”發展思路,為經濟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民生改善等提供堅強有力的氣象保障。

                                      發展目標

                                      2025年,形成與侯馬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需求相適應,具有侯馬特色的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保護生命安全、賦能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富裕、服務生態良好的支持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2035年,侯馬氣象科技水平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實施“氣象+”賦能行動,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和服務侯馬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碳達峰碳中和氣象支撐、人工影響天氣、生態環境氣象保障等領域服務效益大幅提升,氣象綜合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二、工作任務

                                      (一)提升氣象科技創新發展能力

                                      1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落實國家、省、市氣象科技發展規劃,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與氣象深度融合應用,提升智慧氣象科技支撐能力,開展數值預報模式產品、多雷達系統融合分析應用。將氣象科技創新納入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深化氣象與農業、林業、生態環境等科研機構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跨部門聯合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團隊,完善氣象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創新激勵機制。(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教科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侯馬分局、各鄉<街道>

                                      2夯實創新基礎,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加大優秀年輕干部橫向、縱向交流掛職力度,提高氣象隊伍整體素質。加強對氣象高層次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將氣象人才培養納入侯馬市人才工程和教育培訓體系予以支持,努力建設高水平的氣象監測、氣象預報、氣象服務、氣象監測、信息技術和業務支撐等五支重點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全方位開放合作,推動氣象與相關行業間的技術、平臺、人才和項目合作交流。(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委組織部、市教科局、各鄉<街道>

                                      (二)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

                                      3建設精密氣象監測系統。實施氣象災害監測能力提升工程,在紫金山區(金沙水庫)和汾河沿岸建設各建一套智能自動氣象站,對現有的國家站觀測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支撐精準化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推進與農業、水文等行業監測站點的融合,實現數據共享、標準共用、政策協同。依法加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力度。(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侯馬分局、各鄉<街道>)

                                      4充分運用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充分運用精細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系統及短時、臨近災害性天氣預報系統,發揮氣象在侯馬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加強氣象災害風險普查結果應用,同時修訂城市暴雨強度公式,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城鄉內澇、森林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和預警時效。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傳播網絡,充分發揮侯馬壹資訊”、“侯馬氣象臺”微信公眾號、“侯馬V氣象”微博等新媒體的傳播作用,推進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靶向發布。(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工信局、市融媒體中心、移動侯馬分公司、聯通侯馬分公司、電信侯馬分公司、各鄉<街道>

                                      5展精細氣象服務系統。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基于場景、基于影響的氣象服務技術,構建智能化產品制作和融媒體發布平臺,發展智能研判、精準推送的智慧氣象服務。建設重大活動現場服務支撐系統,制定全流程、集約化、無縫隙的氣象服務方案,深化與現場保障協同融入式服務模式,提升侯馬衛星遙感產品綜合應用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交通局、各鄉<街道>

                                      6打造氣象信息支撐系統。升級氣象信息基礎設施,提升氣象數據收集、傳輸等業務承載能力。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統一氣象服務數據出口、推進業務系統集約整合并融入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持續加強數據和網絡安全建設,強化數據專線管理和安全監控,推進氣象深度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探索氣象數字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手段、方式和運行機制,推進氣象數據業務建設和跨部門融合應用。(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

                                      (三)提升氣象服務水平

                                      7堅持綜合減災,健全氣象災害組織防御體系。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壓實氣象災害防御的責任和管理,將氣象災害防御融入全市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和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形成部門預案無縫銜接、依預案應急聯動、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和再傳播制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

                                      8融入生產發展,提高專業氣象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聯合交通、文旅、自然資源、林業、衛生、能源、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部門,開發特定行業用戶定量精細的專業氣象服務業務。加強交通氣象預報預警能力建設,聯合市交通局開展分災種、分路段、分線路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圍繞智慧文旅,市文旅局加強合作,實現文化旅游、氣象信息共享,推動氣象信息接入“香邑湖景區”、“彭真故居”旅游信息平臺,強化旅游景區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傳播設施建設。指導旅游景區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和隱患排查,及時發布風險預警。與自然資源部門合作,推動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服務系統建設。(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衛體局、市能源局、各鄉<街道>

                                      9發展普惠氣象,提升公共氣象服務供給。建立健全保障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促進氣象信息全面接入各類廣播、電視、網絡、各類新媒體。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將氣象科普工作納入侯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推進侯馬市氣象局的“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升檔提質。將氣象服務全面融入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園林城市建設,探索建立保障城市供水供電供氣、防洪排澇、交通出行等職能管理的氣象服務系統,打造侯馬特色的城市氣象服務模式。(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發改局、市住建局、水務局、市財政局、交通局、市融媒體中心、市科協、各鄉<街道>

                                      10建設美麗侯馬,提升生態氣象保障能力。圍繞“一泓清水入黃河”、澮河生態修復工程,完善生態氣象觀測布局,在香邑湖景區建立一套生態觀測系統。建立氣象、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數據共享、會商研判、應急聯動機制,提高重污染天氣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氣象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侯馬分局、各鄉<街道>

                                      11堅持趨利避害,強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加強國土空間和重大建設項目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持續深入推進侯馬經濟技術開發區氣候可行性論證成果落地落實。加強生態系統碳源碳匯和溫室氣體監測能力建設,進一步探索開展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交通安全、能源安全等影響評估和應對措施研究。開展風能、太陽能、抽水蓄能、重要能源工程建設的氣候風險評估和影響效應評價,為風電場、太陽能電站等規劃、建設、運行、調度提供高質量氣象服務。(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教科局、市自然資源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侯馬分局、市住建局、市能源局、各鄉<街道>

                                      12開發云水資源,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保障能力。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協調機制,各級各部門加強工作統籌和指揮調度,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完善應急預案,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供人員、資金和基礎保障。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程和能力建設,優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區域探測裝備布局,加快布設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雨滴譜儀等云降水探測設備,構建監測精密、技術先進的云水資源立體探測系統,提升云水資源監測能力;優化作業站點布局,到2035年建成智能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責任單位: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13聚焦糧食安全,提升農業氣象服務水平。面向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三套農業氣象觀測站,圍繞赤焰辣椒、中藥材、羊肚菌等特色產業發展為基礎,實施“特”“優”農業氣象服務工程。開展作物農業氣象試驗研究,加強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和利用,做好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服務和品牌宣傳。(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發改局、市農業農村局、各鄉<街道>

                                      14加快數字氣象示范建設。數字氣象積極對接“智慧城市”,推動“氣象+”在防洪排澇、城市交通、衛生健康、文化旅游、賽事活動、5G應用等領域的實踐應用,服務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發展。推廣政策性氣象指數保險,鼓勵保險機構創新開發商業性氣象指數保險。(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交通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衛體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氣象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各級各部門各級各部門要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規劃內容,落實資金、用地等政策支持和項目安排,協調保障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落實。

                                      (二)加強資金保障。要進一步落實雙重計劃財務體制,統籌中央和地方資金,支持基層氣象臺站基礎設施改善。落實好氣象部門干部職工依規足額享受當地政策,并建立持續穩定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為氣象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加強法治保障。加強氣象法治建設,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加強防雷、升放氣球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聯合監管。強化氣象標準制修訂和宣貫應用,全面落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舉措,優化氣象行政審批流程。

                                      ?

                                      ?

                                      ????侯馬市人民政府????????

                                      (此件公開發布) ????????????????????????????????2023年8月8日?????????

                                      文件解讀:侯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手機端入口

                                      關于我們 網站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主辦:山西省侯馬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版權所有 

                                      承辦:侯馬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11001650-1號  網站標識碼:1410810005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侯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晉公網安備 14108102000039號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認證標識


                                      ? 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